打破相对论的怪圈:《怪诞行为学》节选

我来举一个例子,这是两位优秀的研究人员—阿摩斯·特维斯基和丹尼尔·卡尼汉做的一个实验。假如你今天有两件事要做:第一件是买支新钢笔,第二件是买上班穿的套装。在一家文具店你看到一支不错的笔标价 25 美元,你正要买,突然记起同样的笔 15 分钟路程以外的另一家店促销价 18 美元。你怎么办呢?你决定为了节省这 7 美元而多跑 15 分钟的路程吗?在这两者之间,很多表示他们宁可跑远路节省这 7 美元。

第一章 历史:从第一支口琴到第一张口琴唱片

口琴发声的原理是利用气流震动簧片,当我们的祖先还在穴居时代时,中国人就掌握了这一原理。利用这一原理制作的竹制乐器在远东仍然被广泛使用,如中国的笙和泰国的 khan。

通常认为口琴是一个叫 Friedrich Buschmann 的柏林人在 14 岁时发明的(后来他还发明了六角风琴(concertina),但是有理由相信,在同一时期,中欧的一些其他手工乐器制作者彼此独立的掌握了制作口琴的原理。Buschmann 家族历来都是钟表匠、音乐家和乐器制作者,在 Friedrich Buschmann 发明口琴时,他已经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手艺人了。他的父亲 Johann 曾经发明了很多包含木质簧片的乐器,这些乐器的发声原理类似于手风琴,利用皮革条带摩擦簧片发出声音。Friedrich 用金属簧片建立了他的第一个模型,用来研究气流对声音的影响。他将他的第一个成果命名为 aura,aura 只有吹气簧片,并且这些簧片按照半音阶排序,很快他发现,在上面吹奏曲子时,声音非常迷人。就这样,这种原始口琴在 19 世纪前半期赢得了一定的名气,但由于 aura 的制作非常耗费精力,并且每个都必须单独制作且造价昂贵,它的广泛普及受到了阻碍。当时,它的质量大概也不能保证。尽管有这么多不足,许多制造商从事着口琴制造,这些厂商主要分布在奥地利(Austria)的维也纳(Vienna),萨克森(Saxony)的克林根塔尔(klingenthal)和德国南部的乌腾堡(wurttemberg)。

博客心理学之 “写博客如做人,都要能抵制诱惑”

这个博客开了一个多月,在 google 中搜索“纯真年代”已经能排在第一页了。昨天发表了一篇带有 google 过滤词的文章,很快的,再搜索“纯真年代”,点了几十页都没看到这个博客的影子。

在带着些许失意不断翻页时,我忽然愣住了。然后苦笑一下,关掉了 google。

回想一下,我为什么要开始写博客呢?主要有两个目的:

  1. 给自己一个练习写文章的地方。
  2. 在时间的推移中,总结、思考一些东西。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毫不理会什么 SEO 之类的东西,就当每年花个一百多块钱买个日记本了。我一直以为我都是这么做的。如果没有发生本文开头提到的事情,我甚至都不会意识到,原来我经常(几乎每天)都有在 google 中搜索“纯真年代”的习惯。想到了一个笑话,某人宣称:“我最讨厌三种人,一种是种族主义者,一种是黑人”。顿时心里涌起一阵寒意。原来尽管我总是自己告诉自己,我丝毫不关心任何访问量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在每天干着关心访问量的事,而且是无意识的。反思之后,我又是一阵喜悦,因为我大概又成熟一点了。

Son of a bitch 的给力翻译

自从学英语开始,很多骂人的单词都是从英文电影里学会的,尤其是 f 字母打头的那个单词更是满天飞,据有人统计,一部《低俗小说》里“fuck”出现的次数是 271次。除了“fuck” 外,另外一个常见的骂人的短语就是 “son of a bitch”了,经常被翻译为“狗娘养的”、“婊子养的”、“王八羔子”等等。那么除此之外呢?看看下面的两张电影截图吧:

那些西部电影中中国劳工的身影

在西部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劳工的身影,基本都是以两种形象出现:1.洗衣工,2.铁路工人。在电影中,他们地位低下,不记得是哪部电影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一个铁路老板对他的手下说,下次多雇点黑鬼,这些中国人干活太差劲了。

我的一些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