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在清远马拉松之后

3 月 15 号上午 8 点开赛,现在是 3 月 18 号,想想还是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吧,免得再拖就拖没了。

总体上说,比赛本身很顺利,一方面我不是很在乎具体成绩,能在关门前跑完就行;另一方面,我虽然报的是半马,但在平时的训练中,从来没有一次超过 12k m的,在这种情况下,能跑完且不受伤,就算是很顺利了。

但整个赛期安排略有瑕疵。一方面,是清远首次举办马拉松比赛,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是我首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经验也不足。这一大一小两个菜鸟一碰撞,受苦的当然就是我这个小菜鸟了。

与髂胫束综合症战斗

我想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我是被髂胫束综合症给缠上了。

具体表现就是跑步距离过长时,膝盖外侧疼痛,当爬楼梯时尤其疼痛难忍。起初在跑步过程中,这种疼痛很容易受到忽视,认为咬咬牙坚持坚持就行了,然后才发现这种疼痛是越来越剧烈的。

不过自从决定将跑步作为一项终身运动后,心里就已经做好了与伤病共舞的准备了。还记得去年冬天去北京出差,那天刚好是广州马拉松比赛,在飞机上,我旁边坐着一位刚跑完全程的北京小伙,虽然年轻,但已经跑过很多次全马了。一路上,他与另一位中年大叔交谈,那位大叔因为脚伤中途退赛了。我记得那小伙子安慰大叔的话,“对于我们跑者来说,受伤未尝不是一个好事,因为它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

无论如何,是不会因为这个髂胫束综合症就放弃跑步的,因为自从去年秋天开始跑步以来,收获的东西太多了。

受伤小记

千小心万小心,我还是受伤了。

一月中下旬的时候,由于各种事情挤在一起,有一周多的时间完全没有跑步,其中包括去北京参加公司年会等。于是在 1 月 25 号,我开始恢复训练。

那天是个周日,下午五点多的时候,我直接从住处沿公路跑到我经常跑步的公园并继续跑完 6 千多米。在跑之前,本是打算跑完一万米的,谁知由于前半程是在公路上跑的,路上各种变向绕开行人等动作,而且并没有做准备动作,导致腿部、膝盖等在跑完三千米的时候已经有不适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继续跑了三千米。跑完后,膝盖侧面有些不适,心里暗想糟糕,不会受伤了吧。

第二天,我又做出了一个更错误的决定,上完班后又跑了次一万米。这直接导致跑完后膝盖侧面非常疼痛,接下来的一周我已经完全不能跑步了,上下楼都很困难,不得已还只好放弃骑车上下班,改为步行。

报名了清远马拉松

昨晚在网上提交了清远马拉松的报名资料,第一次参加马拉松,以我现在的实力只能报个半程马拉松。希望明年 11 月时,能参加广州马拉松的全马,虽然按照今年的情况来看,想抽到签实在太难。

将清远作为我的首个马拉松,自以为还是挺不错的。一方面清远离广州近,另一方面清远环境也挺好的。以后即使成为马拉松常客,北马什么的恐怕我也不会考虑。

报名中还有个小插曲,官网上的报名须知里写的是报名费 100 元,结果付款时扣了 200 元,第二天打电话咨询一下,才知道有 100 元是芯片押金。土了一把,不过官网上也确实没写清楚。

比赛时间是 3 月 15 号,是个星期天,正好可以周六过去住一晚,连假都不用请。

现在是 12 月 30 号,我平时的训练量还是一万米过一点,能不能跑完半马还是个问题,不过估计问题不大。成绩之类的暂时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能跑完就算成功。

跑步随感

1. 节奏比速度重要

当然,这一条针对的是长跑。节奏比速度重要,一方面是因为找准自己的节奏,更容易完成自己的目标,我们普通人参加长跑运动,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对话。另一方面,长跑没有节奏增大了受伤的几率,一旦受伤,实在得不偿失。

2. 长跑不需要成为多任务工作应用的场景

之前看过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关于多任务工作是这些书中重点讲述的内容。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一些重要的工作不适合多任务工作,要排除一切干扰静下心来去完成,这样效率较高。而对于那些不重要的,或者是一些机械重复的工作,可以多个工作同时进行,而这时,往往跑步会作为例子被提出,例如,可以在跑步时听歌,可以在跑步时思考等等。

总体上,我同意这种观点,但这个例子举得不对。

只要一定程度上接触过长跑的人都会知道,伤病是跑者的一大威胁。膝盖、小腿、脚部关节等等都一不小心就会受伤。而受伤的一大原因在于跑步姿势不对,跑步姿势不对的一大原因又在于跑步过程太过散漫。长跑的时候为了让自己保持正确的姿势,需要时刻以第三者的视角来观察自己,给自己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