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系统,不就是个云笔记吗?说的这么高大上。

从 2013 年起,我就开始将自己的各种笔记和收集到的零散知识放在有道云笔记上。到现在为止,客观的说,有道云笔记的表现是很让我满意的。网友反映它会丢笔记等种种严重的毛病,我基本都没遇到过,有印象的几次问题表现在同步出了冲突,但并没有导致笔记丢失,而是同一份笔记生成了几份。

既然用着好好的,为什么要”重新打造“?

因为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我的有道云笔记已经变成了一个知识的垃圾堆。那些东西只是被我从各处收集来放在这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看了一眼后就再也没看过了。它们不属于我。不属于我的知识,收集在一起其实跟垃圾对我的意义没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以前没有这种感觉?

想想家里的卫生状况就知道了,彻底来了一次大扫除之后,如果我们比较懒,卫生状况就会越来越糟,这个变糟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很久,直到有一天它忽然就到达了令我们反感的“阈值”,不重新打扫是不行了。

那重新整理一下云笔记里的内容不就行了吗?

我本来写了一大堆原因,但都删掉了,因为云笔记现在的功能确实能够很轻松的满足知识的整理、归纳、展示等。可能是我现在就是想尝试一下新鲜的做法吧。

新的笔记要写在哪里?

在了解和适用了一大堆开源 wiki 应用比如 gollum、tiddlywiki 等之后,我决定不使用这些工具。我计划将笔记写在 github 的一个私有仓库里,笔记本身写在这个仓库的 issues 里,因为 issues 的在线编辑非常友好,比如图片拖拽上传等,最重要的原因当然还是 issues 的 tag 了。这样一个笔记从最底层的组织结构上看,是带了标签的。笔记的较高层次的组织,比如分类,放在仓库本身的文件里描述,比如 readme 里,链接到 issues 里的具体笔记。由于需要自己组织这些知识,就会比只有分类来的更加灵活。比如可以就某个专题来组织笔记,而同一个笔记可以属于不同的专题。而传统云笔记由于上层只有分类,则没那么灵活。

要放弃云笔记吗?

并不是,拥有客户端的云笔记,可以很好的完成知识的收集。然后要定期整理、消化,输出到新的地方去。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执行了。导致笔记本成为“垃圾堆“的,永远是我自己,而非这些工具。没有执行,上面说的每一个字,都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