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走在通向教研室的楼梯上时,忽然意识到,已经走楼梯走了一个多月了。其实只有三层楼,算不得高,但想起这一个月每天早中晚在这个楼梯里来回,也还是挺欣喜的;回头再想想自己居然坐了近两年的电梯,顿时一阵忏悔。

回忆一下这个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想这个过程其实是对自己惰性的一种解剖。其实很简单,无论用什么崇高的理由,只要让自己坚持走一个星期的楼梯,那么一个星期后,再经过电梯时,甚至都不会看它一眼。

两年来,不是没有想过舍弃坐电梯,也不是不知道走楼梯比坐电梯好,尤其对于我们这种 IT 一族。但每次看到电梯门开了,总是不由自主的走了进去,有时是因为赶时间,有时是因为身边有同学一起,不好意思那么个性。于是,从第一天坚持走楼梯到后来偶尔走走楼梯再往后就慢慢变成了不走楼梯。这样,坐电梯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懒惰的习惯。

有人说,所谓的邪恶,就是最厚颜无耻的懒惰。懒惰简直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它无孔不入,无时不在,一不留神,心智就被它俘获。表现出来就是各种习惯:选择坐电梯的习惯;拖延的习惯;半夜用手机看电子书的习惯…我们在坚持这些习惯时,甚至还振振有词。比如说,当偶尔一个“走楼梯吧”的念头在心里刚一冒尖,你就会想:

  1. 这多耽误时间啊,我要赶快到实验室去学习呢。
  2. 我跟他一起,他坐电梯,我走楼梯,不好吧?

现在来看看这两个理由是多么的不看一击:

  1. 走楼梯真的耽误你的时间么?一共才三层楼,走上去也花不了一分钟时间,在实验室少刷点网页都能节省出以几十分钟计的时间来。更荒谬的是,并不是每次都能刚好赶上电梯,所以我宁愿选择等一会,而最初的接口居然是节省时间!
  2. 你不跟同学一起坐电梯真的是一件那么难为情的事吗?其实你只要你一句话,你大可以说服身边的同学跟着你一起走那一趟。

推翻了这两个赤裸裸的借口,心理顿时一阵后怕。我到底还有多少被这样类似的借口披上合理化外衣的习惯?

可见,保持理性真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在这个例子里,只要稍微保持一点理性,就不会让自己被这样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借口所绑架。很显然,强大的不是这些借口,而是内心的懒惰。懒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完全战胜的,因为它是个抽象的东西,是人的一种特质,它会表现在无数的行为习惯中。了解懒惰是我们的特质其实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在于其做斗争的路上,我们才不会觉得孤独。

换个角度来说,既然懒惰是个抽象的东西,我们就不应该不断的暗示自己要战胜懒惰。因为你怎么可能战胜一个虚无缥缈的懒惰呢?不可能说要养成勤奋的习惯吧?如果真有勤奋这样一种习惯,那么它和懒惰的过招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意念派高手灵魂出窍了。

既然懒惰必须以各种具体的习惯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就必须来养成与之对应的习惯来对抗。当这些具体的习惯养成后,懒惰甚至会变成我们的朋友,例如我竟然会被同学嘲笑“你怎么这么懒啊,连半分钟的电梯都不愿意等”。所以通过短期的阵痛,在一些具体的习惯上战胜了懒惰之后,懒惰反过来就会变成你的朋友,防止它以前所依附的那种具体习惯卷土重来。

当体会到我竟然可以和懒惰成为朋友时,像《把时间当朋友》里李笑来所说的那样,我真的有一种重生的感觉。